民办高校招生频现零投档,学生终于翻身,难道不是正常的现象?

中国高校在线
2025-09-15

近日,多地公布2025年高招录取情况,一些民办高校的部分专业赫然出现“零投档”现象。这意味着,这些专业在今年招生中竟然没有一名学生选择报考。消息传出,舆论场上议论纷纷,有人惊呼“高等教育危机来了”,有人为民办高校的前途担忧。但在笔者看来,这非但不是危机,反倒是中国高等教育走向健康发展的正常现象,甚至值得叫好。

回想二十年前,甚至是十年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长期处于“卖方市场”。高校,尤其是本科院校,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学生和家长挤破头只为了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至于专业是否喜欢、学校教学质量如何、就业前景怎么样,都是次要考虑。“能上本科就不上专科,有学上就好”成为普遍心态。

这种局面下,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缺乏提升办学质量的动力。一些学校热衷于扩招、扩建,开设成本低、师资要求不高的专业,忽视社会实际需求和人才培养质量。学费连年上涨,教育质量却未见相应提升,导致“大学生遍地都是,企业却招不到合适人才”的怪象。

如今出现的“零投档”现象,恰恰表明市场正在发挥作用,高等教育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学生和家长不再盲目追求“有学上”,而是开始谨慎选择,考虑专业前景、教学质量、学费性价比等因素。这是一种难得的理性回归。

那些出现零投档的专业和院校,往往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学费高昂但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专业设置与社会脱节,就业前景黯淡,学校声誉和社会认可度不高。当学生有了更多选择时,这些专业自然就被市场淘汰了。

有人担忧这种现象会危及高等教育发展,实则多虑。适度的竞争压力反而会倒逼高校改革:要么提升教学质量,打造特色专业;要么调整专业设置,对接社会需求;要么降低学费,提高性价比。无论哪种选择,最终受益的都是学生和社会。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零投档”现象目前主要集中在民办高校,但再过几年,很可能蔓延到部分公办高校。实际上,已经有一些公办高校的冷门专业出现招生困难。这表明市场的选择并不区分公办民办,只区分优质与劣质、适用与过时。

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格局必将重构。一批注重质量、特色鲜明的高校将脱颖而出,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而另一些不思改革、忽视质量的高校则可能面临生存危机。这种优胜劣汰不是坏事,而是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零投档现象标志着学生终于能够“用脚投票”,这是中国教育进步的重要体现。只有当学校真正重视学生需求、社会需要时,我国高等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实现内涵式发展。市场的选择虽然残酷,但最为公平。高校招生零投档,不是危机而是转机,不是异常而是正常。


注:更多高考资讯请点我前往关注“犇赢高考”微信公众号

qrcode_for_gh_75961bdaa044_430.jpg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