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即将收官,下轮“双一流”官宣扩容的节点上,本轮院士增选对尚未入选“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及学科而言至关重要。
据高绩(ID:gaojidata)统计,今年的两院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中,77所非“双一流”建设高校有专家学者入围。其中,首都医科大学、陆军军医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各有5名学者入围,实力突出。西湖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江苏大学和西安理工大学各有3名学者入围,同样不容小觑。

汇聚“大团队”,冲刺“双一流”!
学科建设是“双一流”建设的抓手,汇聚大团队是一流学科的重要标志。高绩【学科发展水平数据监测平台】监测数据显示,本次入围两院院士候选人的学者,不少来自于非“双一流”高校和“双一流”高校尚未入选建设名单的潜力学科。对于这些高校和学科而言,若学者最终当选,学校的学科建设有望迎来新的里程碑。
“双一流”高校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达标率已达到4/5,达成“大团队”指标后,该学科有望实现进一步跃迁。非“双一流”高校中,江苏大学、福建农林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均有深耕潜力学科的学者入围院士候选人,有希望在冲刺一流的道路上再进一程。

稳步抓建设,组建“大团队”
近年来,一批高校搭建大平台,承担大项目,在学科建设上取得喜人的成效,在核心指标上即将达标,今年向最高学术荣誉称号发起冲击。
齐鲁工业大学的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近年来发展迅速。学校绿色造纸与资源循环全国重点实验室2024年顺利完成重组,为学科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提供了平台支撑。学校该学科围绕国家“双碳” 战略和美丽中国建设重大需求,承担了多项重大重点科研任务,主持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图片来源:齐鲁工业大学
学校今年入围院士候选人的陈嘉川教授长期从事绿色与生物造纸技术的研发,针对我国造纸工业受资源与环境问题严重制约导致的巨大发展压力,系统研究了包括造纸生物技术在内的绿色造纸领域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在本领域内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7项,授权发明专利100余件。2023年获得了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24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江苏大学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拥有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流体工程装备节能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重大平台。学校能源科学与工程在2024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进入全球76-100名区间,实力雄厚。本次入围院士候选人的袁寿其教授,2020年主持山区和边远灾区应急供水与净水一体化装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为面向社会经济主战场和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科学研究挺膺担当。

图片来源:江苏大学
袁寿其教授长期从事水泵与节水装备领域的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曾主持完成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等课题30余项。目前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13项。获国际发明专利14件、中国发明专利155件并获中国专利银奖1项,参编国家和行业标准17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