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前的军改中,解放军相关军兵种和武警部队各自设立了相应的特色医学中心,而且规格级别都是正师级,具体分别是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海军特色医学中心、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即原解放军第306医院)以及武警部队特色医学中心。
但在2024年4月,由于战略支援部队番号被撤销,同时调整组建“军事航天部队、信息支援部队、网络空间部队”,在此过程中,原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转隶联勤保障部队、并入解放军总医院,改建为解放军总医院第九医学中心。如此一来,我军现役的特色医学中心数量就缩减为5个了。接下来,小圣就为大家展开介绍一下5个特色医学中心的大致情况。
一、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正师级,成立于2018年12月19日,由原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对外称“大坪医院”)和原野战外科研究所合并组建而成,中心驻地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支路10号,直属陆军军医大学领导管理。
其中,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大坪医院)发端于1951年在重庆组建的原西南军区直属第一门诊部,此后逐步发展壮大并进行了多次更名,后在1975年组建为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最终于2017年7月调整为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而野战外科研究所则可以追溯至在1952年4月于上海设立的原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外科系,之后经历了多轮调整更名,后于1969年10月更名为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目前,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是中央首长来渝指定保健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同时也是一所大型综合性的三甲部队医院,拥有目前西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先进且集人性化、智能化、数字化为一体的单体病房大楼,中心学科专业齐全,外科学所有三级专业均为国家重点学科。
二、海军特色医学中心:位于上海市长宁区淮海路338号,正师级,直属海军军医大学领导管理,中心成立于2018年9月,由原解放军四五五医院和原海军医学研究所合并组建而成。
其中,海军医学研究所于1954年12月创建,是从事海军军事医学研究的综合性科研机构;而解放军四五五医院则是创建于1937年8月,至今已具有88年的悠久历史,由最初的上海市济民医院发展而来,期间经历了多次的转隶调整,后于1994年发展为三甲综合性部队医院。军改前,解放军四五五医院隶属南京军区,是第二军医大学临床教学医院、南京医科大学临床教学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
目前,海军特色医学中心作为海军设立的实力最强、级别最高的海军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等多样化功能为一体,也是军队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主要担负实施海军特勤医疗救治、特种医学创新、向官兵和驻地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抢险救援、应急响应等职责。
三、空军特色医学中心:院址是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30号(也是唯一一个院址和直属大学驻地不一致的特色医学中心),级别是正师级。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成立于2018年9月,由原空军总医院、原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原载人离心机医学训练基地和原空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个单位调整组建而成,直属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领导管理,总占地面积达416.4亩,目前共编设有50余个临床、医技科室,展开床位1500余张。此外,中心还是国家药物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空军飞行人员医学选拔诊治终极鉴定机构。
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中心地址是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16号,级别为正师级,成立于2018年11月,集医疗、教学、科研、保障于一体。其最早前身是在1954年5月成立的原北京军区第262医院,此后逐步发展壮大并进行了多次的更名,1997年5月1日转隶“第二炮兵”部队,后于1999年1月正式更名为第二炮兵总医院,再于2016年1月初伴随着“第二炮兵升格为火箭军”而更名为火箭军总医院。2018年11月,火箭军总医院更名为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系三甲综合性医院,由火箭军后勤部领导管理),并在院外设有两个门诊部。
五、武警部队特色医学中心:正师级,地处天津市河东、东丽两区交界处(即天津市河东区成林道220号),由武警部队后勤部领导管理;中心前身为原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对外也称“天津武警医院”),后于2018年10月调整改建为武警特色医学中心。目前,武警特色医学中心是武警部队唯一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救援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疗机构,现有医务人员2000余人,下辖10个各类研究所以及40多个临床科室,并且出色完成了国家和军队多项重大卫勤保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