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一些关于大学改名的讨论,突然想起广东海洋大学这个案例。这所学校的改名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操作。
广东海洋大学的前身是广东省立汕头高级水产职业学校,期间经历过多次改名,并于1979年更名为湛江水产学院。
湛江水产学院这个名字确实挺土的。你说水产养殖专业很重要吧,确实重要,但这个名字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感觉档次不够。而且“水产学院”这四个字确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养鱼养虾的技校,很难和高大上的大学联系起来。
1997年的时候,湛江水产学院和湛江农业专科学校合并了,改名叫湛江海洋大学。这已经是一次提升了,至少“海洋”比“水产”听起来洋气多了。 但是带着“湛江”这个地名,知名度还是有限。
2005年,学校直接改成了广东海洋大学。
这个改名策略真的是太精准了。从地方性的湛江,直接升级到省级的广东,瞬间就感觉是省属重点院校的样子了。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再加上广东海洋大学,听起来就是一个级别的。
广东海洋大学的地理位置确实不占优势。校本部在湛江,虽然也是沿海城市,但跟广州、深圳这些一线城市比起来,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如果还叫湛江水产学院,估计很多外省的学生连湛江在哪都不知道,更别说报考了。但现在叫广东海洋大学,至少大家知道是广东省的,而且听起来还挺专业的。
改名只是第一步,主要还是要有实力支撑。从目前的情况看,学校改名之后发展得确实不错,录取分数线也在稳步上升,以广东本地为例:2023年物理类498分,2024年505分,2025年要507分了。
如今学校不仅在海洋科学领域有着突出表现,在机械、计算机、电子科学等多个热门学科领域也都有不错的发展,这或许就是一次成功改名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吧。

广东海洋大学的改名之所以如此成功,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时机把握得很准。2005年以后正值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期,各高校都在寻求突破和提升。
②地域标识的升级很关键。从“湛江”到“广东”,直接把学校的影响力从地市级提升到省级,在心理认知上是重大的飞跃。
③“海洋”这个特色定位很关键。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海洋类专业逐渐成为热门,这个定位为学校未来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广东海洋大学不仅仅是换了个好听的名字,更是一次品牌重塑和发展战略的重新定位。从默默无闻的湛江水产学院,到现在颇有知名度的广东海洋大学,这个转变真的挺励志的。